农业强县建设的“蓬安答卷”——四川蓬安县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社会化见去九宮格見證闻_中国网
农业强县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必须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迈进。什么是现代农业?怎样才算农业现代化了?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有不同的表达。四川省蓬安县的诠释是全程机械化、全面社会化、全域智能化、全链产业化。
这“四化”中,前“两化”尤其重要。蓬安县九宮格目前正在全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实现全程机械化,该县正在加紧构建全面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4月底全面完成,并保证能赶上大春生产。
河滩地成“淘金地”的秘诀
锦屏镇中坝社区,位于嘉陵江冲积河滩上,5000余亩地一马平川,但因隔两年就要被洪水淹没一次,多年来人们对其望而生畏。尽管大家都知道水淹过的土地十分肥沃,但也仅仅有一些大胆的人去零星种一点玉米,秋冬季因缺乏劳力,基本上大片地荒芜着。
后来,有人发现在上面种萝卜,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高,可种萝卜对人工需求量大,收获季节一旦找不到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萝卜烂在地里。再后来,返乡创业者黄冬春大胆流转了1200亩地,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使这片河滩地变成了“淘金地”。
秋冬季种萝卜,春夏季种玉米,粮经复合,亩均纯利润达上万元。“我目前有16台拖拉机,10余台旋耕机,其他各类农机20余台,常年固定机手15名,坝子上4000余亩地全由我服务,还能对外承揽1000余亩的种植面积。”黄冬春说,农机可以使耕地充分发挥效力。
黄冬春的成功探索,使得坝子上涌现出两个合作社、六七家家庭农场跟着效仿,每年9月汛期一过,拖拉机便驰骋在土地上。一直到次年3月,陆续分批次种下萝卜,每个地块均可种两茬,从11月中旬到次年5月每天都有萝卜卖,平均亩产3.2万斤以上。
目前,中坝的萝卜已闻名海内外。“大多通过青岛一家外贸公司出口到韩国和日本。”黄冬春说,平均每吨至少可卖1000元,亩产值可达1.6万元以上,除去各类成本3000余元,纯利润还可赚1.2万多元,还不算一季玉米。
农机让中坝数千亩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如今,中坝已成为蓬安县农业广播电视培训学校的培训基地,连续3年在这里进行的农机操作手培训,累计培训人员就达500余人。“因我这里机件多,地势平,交流农机操作更時租場地便利,就算是新手操作也比较安全。”黄冬春说。
大型农事服务中心成顶梁柱
进入睦坝镇武胜村、老君村、虹管村,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如一片花海。这里连片5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是前两年实施建设的,目前实行稻油两季轮作。以此为核心的睦坝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共涵盖10个村、1个社区,是蓬安县打造的10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之一。
再延伸开来,以睦坝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是涵盖睦坝、巨龙、正源3个乡镇舞蹈教室共12.9万亩的粮油安全产业带,且在全县“两带三园N级”粮油产业总规划之中。挑起这12.9万亩粮油安全产业带农事服务重任的,则是蓬安本县国企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下属的农事服务中心,共建有农机服务中心、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大米加工中心、粮食仓储中心等,各类机械130余台(套)。”农事服务中心生产科科长陈生说,他们服务范围,除覆盖本园区,还可对外辐射10万亩左右,是实打实的农事服务顶梁柱。
育秧育苗中心,水稻育秧的准备工作已就绪。这里有6个机组,每个机组一次可育秧2000盘,一次可育1.2万盘,可满足600亩田机插秧需求。“去年我们育了12万盘,供给了6000亩稻田机插秧需求,今年的供给保守估计会到8000亩以上。”陈生介绍。
目前,该中心建有粮食烘干设备三组,每组设备日烘干能力达35吨,三组设备日烘干能力105吨,大春一季运行时间约两个月,总烘干九宮格能力达6000吨以上,可满足1万亩种植面积的粮食交流烘干需求。该公司除自己经营的200亩外,订单带动面积约为1万亩。
蓬安县共有耕地面积73.53万亩,全县农机保有量9.7万余套,农机总动力43.173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42家,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232个,建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6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1.2%。
高标准农田为全程机械化奠基
“春节一过,我们就开始复工了,4月底田土调整必须完成,且必须赶上大春插秧,6月份所有工作全面完成。”在河舒镇小板桥村,蓬安县高标准农田指挥部办公室项目组副组长吴非鸿说,该村项目面积3254亩,占全村耕地面积88%,基本上是整村全面推进。
蓬安县共有永久基本农田64.48万亩,按县里规划,到2026年前必须全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总面积为13.2万亩,明年将实施15.24万亩,后年还将实施15.38万亩。如此大力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无疑是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
小板桥村总耕地面积3686亩,大小不规则的田块共五六千个,且该村水源条件不好,劳动力缺失严重,常年撂荒的田达100余亩,撂荒的地达200余亩,即使在耕种的田地,大多只种一季,田里种水稻做口粮,地里种玉米做饲料。改出来后将全部实施两季轮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十台大型机械在忙碌着,挖沟渠、划田块、填洼地、垒田坎,四四方方的大田,纵横交错的沟渠和道路已初步成型。“改造出来后,田块基本上在8到10亩一个,总田块减少到三四百个,每一块机械都能进去,每一块都能得到灌溉。”吴非鸿说。
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四川乡村振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将小板桥村的耕地全部流转,流转价格为每亩300元。预计每年将产稻谷320多万斤,产小麦160多万斤或油菜100万斤。粮食总小班教學产量将增加50%以上。村民不仅能稳定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务工挣钱。
不仅如此,村集体講座经济也将得到发展。“我们计划利用拨给村里的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购买一批农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业主的农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保证了本村全程机械化、全面社会化,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吴非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