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產糧 綠海生去九宮格私密空間“金”——四川探索打造“森林糧庫”_中國網

樹上收油茶、板栗,樹下挖食用菌、魔芋,林間套種中藥材……進入冬季,在四川廣袤的森林,農人收種不停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作為森林資源大省,四川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物,將“森林糧庫”高質量建設納入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建設中,探索向森林要糧、豐富百姓餐桌。

綠水青山出“好糧”

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連綿的山間驅車而行,周圍板栗樹綿延不絕,樹下鋪滿了厚厚的金黃落葉,棕黑的栗子殼點綴其間。進入白拉古村,不時能聞到農家蒸煮板栗的甜香氣味。

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板栗現代林業園區,農戶在采收魔芋(2024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板栗的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占比達85%至90%,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板栗專項團隊首席專家宋鵬說,“板栗被稱為‘鐵桿莊稼’,可以直接當主食吃,也可以加工成板栗面條或釀酒。”

四川屬于全國第二大林區,森林面積2.6億畝。2023年,四川“林糧”年產量超過1400萬噸。

202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保障。

為更好打造“森林糧庫”,四川加快發展木本糧食。以現有林分撫育改造提升為主、新建為輔,重點發展以板栗、橡籽為主的淀粉類和以松籽為主的蛋白質類品種,適度發展大棗、柿子等糖類品種,計劃到2030年,全省木本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

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板栗現代林業園區,農戶在采收板栗林下套種的魔芋(2024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記者近日來到四川宜賓,這里是全國竹資源富集區和“川南竹產業集群”核心區域,冬季是當地方竹筍的豐收季。在宜賓市興文縣的竹林里,一顆顆方竹筍破土而出。

興文縣仙峰苗族鄉群魚社區村民曾在瓊牽頭成立了興文縣鵬宇竹筍種植專業合作社,并陸續承包了3000多畝竹林。“這一季方竹筍的產筍量估計有50萬斤左右,產值能達到400萬元。”曾在瓊說。

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二級研究員莫開林表示,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食物綠色、營養和多樣性的需求明顯增長,“森林食物”可滿足多元化需求。

積極發展森林蔬菜,擴大優質筍用竹林規模,擴大時租空間林下人工九宮格栽培食用菌規模,有序拓展林下野生食用菌采集范圍,因地制宜發展香椿、樹花菜和林下魔芋、山野菜等森林蔬菜……

“綠水青山出‘好糧’,四川在建設森林‘水庫’‘糧庫’乃至‘碳庫’‘錢庫’方面,優勢突出、潛能巨大。”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張革成說。

樹下“做文章” 林中建“糧倉”

雖然是產糧大省,但四川地理特征為“一平二坡七分山”,“巴掌田”“雞爪田”形態的耕地數量多,限制了傳統糧食生產。

數據顯示,四川省現有林地3.81億畝。“實際可有舞蹈場地效利用林地達1.74億畝,是耕地的2.2倍,森林內可供開發為‘林糧’的植物有6000余種。”張革成說,四川現有經濟林面積超5500萬畝,林下種養和采集面積超過1700萬畝。

“想辦法向森林要更多的糧,要多樣的糧,在擴大經濟林的同時,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張革成說。

入冬以后,攀枝花市米易縣普威鎮西番村家家戶戶先是在樹上摘核桃,然后在樹下挖續斷、刨圓根蘿卜……“以前只種核桃樹,也只收核桃。現在核桃照樣一畝產3000多斤,樹下的蘿卜一畝又能收3000多斤,試種了續斷,干貨畝產1000斤,經濟效益特別好。”西番村村民都志發對記者說。

2023年12月,四川《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提出,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切實維護糧食安全。一年多來,成都、達州、內江、巴中等地接連出臺政策,因地制宜推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

在四川冕寧縣元升油橄欖產業園,自動噴淋系統在為培育中的油橄欖樹幼苗澆水(2024年1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正高級農藝師滕志介紹,目前,攀枝花市米易縣、鹽邊縣、仁和區的30個鄉鎮正在開展林下續斷、魔芋等試驗示范種植。“要增加‘林糧’的產量,就要通過對林下土地充分利用,想方設法形成立體的林中食物種植。”

2024年秋收時節,涼山州會東縣姜州鎮山南村種植大戶羅德宇的石榴園里,20畝旱稻試驗田實現產量突破。據現場測算,此次機收套種旱稻地塊的凈作畝產達到了812.12公斤,按每畝套種面積35.54%計算,石榴園區實現每畝增產旱稻280.51公斤。

“該模式充分利用了石榴樹行間空閑的土地資源,實現了糧油作物與經濟作物的協同發展。”涼山州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云梅說。

“糧庫”變“錢庫” 鋪就致富路

四川在實踐中認識到,只有“大食物”成家教場地長為“大產業”,才能見證讓百姓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四川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突出核桃、油茶、油橄欖“三棵樹”,計劃到2030年全省木本油料種植面積達到2000萬畝。涼山、甘孜等地加強核桃低產林改造,推進定向培育、集約經營。

在四川冕寧縣宏模鎮油橄欖現代林業園區里,連片的油橄欖林形成產業規模效應(2024年1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不久前,涼山州鹽源縣平川鎮青天鋪村彭道華管理的50余畝核桃林獲得豐收。經過脫青皮、晾曬,他將收獲的2萬斤核桃鮮果發往涼山州西昌市的涼山億豐油脂有限公司工廠,在榨油生產線上壓榨成為核桃油,銷往全國各地。林果產業的發展,讓核桃種植效益大大提升,為彭道華帶來8萬多元的收入。

“一期項目核桃油年產能達1萬噸,去年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企業解決了當地100多個家庭的用工,勞務支出達到200余萬元。”涼山億豐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國說,“我們與涼山州11個縣市簽訂了核桃購銷合時租空間同,覆蓋1808個脫貧村,惠及12.4萬脫貧戶。”

2024年12月11日,涼山億豐油脂有限公司的員工在核桃脫殼生產線旁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林糧經營面積達8100萬畝,四川森林食品年產量超過1450萬噸,年產值超過1700億元。

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隨著一個投資3445萬元、到2025年目標規模為3.5萬畝的標準化板栗種植產業園的建設,平地鎮白拉古村村民盛翠蘭家的板栗種植規模從此前的幾畝擴大到如今的10多畝,每畝年收益達五六千元。

“推進板栗產業建設不僅是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產量,還要完善加工體系,延伸產業鏈,開發板栗酒、板栗速食等產品,增加產業經濟效益和當地林農的收益。”攀枝花市林業局副局長王宏說。

四川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中豐富的食物種類,也吸引著企業主動前來尋找商機。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臺商林春福十幾年前來到涼山州冕寧縣考察后成立的。公司技術負責人陳慶忠說,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當地百姓增收。如今,企業流轉的林地覆蓋冕寧縣2個鄉鎮9個村6800多戶村民。

如今,放眼四川,各具特色的森林經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串聯起一條條綠色產業鏈,書寫著綠海生“金”的發展故事。

文字記者:高健鈞、張超群

視頻記者:尹恒、張超群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郁瓊源、吳建路、何雨欣、王文源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