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民(右二)為學生講解“南農藍光”中華結縷草特性。 受訪者供圖
這個夏天,“蘇超”火遍全網。當球員們在草坪上疾馳、拼搶、射門,腳下那片富有彈性的綠茵場,不僅是競技的舞臺,還藏著南京農業大學草業育種團隊種下的“綠色科技彩舞蹈教室蛋”。從江蘇半數專業足球場的草坪供應,到國際賽事的驚艷亮相,從城市綠化的養眼點綴,到北疆林海的“黃金牧草”,南農草業用一個個扎實的育種成果,讓小草撐起了大場面。
賽場競技——
為球場量身定制專業草坪
走進南京農業大學句容草坪研究院,500畝現代化草坪試驗農場如一片綠色海洋,1700畝草地特色運動綜合示范與培訓基地延伸至遠方,30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里,科時租會議研人員正在忙碌——這里,就是“蘇超”賽場草坪的“孕育地”。
“此次‘蘇超’比賽中,昆山奧體中心、淮安體育中心、鹽城奧體中心、南通足球訓練中心海門基地等場館的足球草坪,都來自這里。”南京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教授、句容草坪研究院院長楊志民自豪地介紹。一群草坪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圍繞在他身側聆聽,了解學科特色與行業情況。
在全省30多個專業足球場館中,有一半以上的草坪出小樹屋自南農,而江蘇唯一一座獲國際足聯認證的國際專業球場草坪,同樣是“南農制造”。一塊頂級專業足球草坪的“煉成”,背后是嚴苛的育種標準和技術攻關。以昆山奧體中心為例,這片“亞洲頂級草坪”藏著諸多“硬核指標”:不僅草坪的水平牽引力要達標,滾球速度也有一定要求;坪床平整度方面,任何方向3米內不能有超過3厘米的坑洼……同時還要滿足草坪硬度、土壤酸堿性、葉綠素含量、滲水速率等一系列“細如牛毛”的指標。
這些標準的落地,離不開南農育種團隊多年的鉆研。昆山奧體中心的4片場地,全部由楊志民教授團隊師生建設,他們集成“坪床基質優化配比”等關鍵技術,幫助其成為江蘇首個、當年時租空間全國亞洲杯40余片場地中唯一一個國際足聯認證場地。
2024年,南京農業大學與江蘇省足球運動協會、句容市后白鎮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南京農業大學句容草坪研究院掛牌成立“江蘇省足球草坪研發培育基地”,聘請楊志民作為總顧問,推動在足球場草坪新品種、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以及建設養護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從草坪新品種選育,到建設養護技術攻關;從場地施工質量檢測,到足球場地行業標準制定……楊志民帶領團隊為江蘇專業足球場建設量身定制“南農方案”。
手機上每天十幾通咨詢來電,是這位總顧問近來的工作日常。“早上連云港來咨詢草坪覆沙、灌溉系統,下午又幫南通解決修剪和平整的問題。”雖然“線上”日程相當忙碌,但楊志民坦言,真正解決問題,還得去現場。以連云港為例,他和團隊前后已跑了十余次。“江蘇省足球草坪研發培育基地”掛牌以來,楊志民團隊的車轍幾乎到達了江蘇所有地市。
“不僅是優良品種的選育,還包括建設、養護、檢測等關鍵環節。未來足球場草坪的標準化、專業化如何實現?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江蘇建立全國領先的足球草坪研發、生產、管理、評估一體化系統。”楊志民說。
精準育種——
讓“南農綠”適配萬千水土
“好草,是用來踩的!”楊志民常說。昆山奧體中心指定選用的“耐踏1號”,是團隊“十年一劍”培育的中華結縷草新品系,正是“踩不爛”的典范,“它根莖強、彈性好,特別耐踐踏,病蟲害抗性也強,是高端運動草坪的優選品種。”
在“耐踏1號”基礎上,團隊通過誘變育種進一步培育出的“南農藍光”中華結縷草,則成了草坪中的“顏值擔當”。它的葉片更細、泛著藍綠色光芒,同時更加矮生、不會開花,不僅觀賞性強,養護成本也更低,成功登上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賽場。
在“蘇超”等熱點賽事帶動下,“耐踏1號”中華結縷草、“南農藍光”中華結縷草、“南農1號”狗牙根等品種,目前已經供不應求。團隊研發的“國際足聯標準運動草坪綜合管理技術”,近年來已在杭州亞運會足球場、蘇州昆山奧體中心亞洲杯專業足球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足球場推廣應用了20余萬平方米。
當“南農綠”走出長三角,面對不同的氣候與環境,育種團隊給出了“地域特供”方案,讓每一株草都能在適宜的水土中茁壯成長。在成都世運會的場館里,“南農1號”狗牙根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成都地處四川盆地,日照不足是草坪養護的難題,普通草種容易稀疏枯黃,人工補光又會大幅增加成本。而“南農1號”狗牙根耐陰性極佳,在弱光環境下依舊能保持茂密青翠。
在句容草坪試驗站,雨后的“南農1號”愈發青翠,摸起來細膩柔軟,帶著毛茸茸的手感。“非常柔軟!不管怎么踢,它的莖都不會斷。”楊志民解釋道,其耐踐踏性遠超普通草種,踩踏后能立即回彈如初,完美適配運動場地需求。除了“南農1號”狗牙根,團隊正在研究的假儉草新品種,未來在耐陰性方面將更勝一籌。
在距長三角3000公里外的大興安嶺,另一抹“南農綠”正在改寫當地的情況。2023年以來,南京農業大學響應國家林草局“林草科教學場地技進興安”的號召,針對大興安嶺國有林區“林下牧草種植關鍵技術”需求,在十八站林場實施“基于林下生境的耐寒牧草品種篩選與種植技術推廣示范”項目。楊志民團隊選育的梯牧草品系,能在-50℃的嚴寒中安全越冬,終結了大興安嶺地區冬季“草荒”的歷史。更令人驚喜的是梯牧草的經濟價值。它屬于少見的長纖維飼草,可延長高產奶牛的產奶年限,提高賽馬耐力,是賽馬、奶牛、食草寵物的首選功能性飼草。
在城市綠化領域,“免修剪狗牙根”成了新寵。2024年,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東湖(集團)有限公司先后考察句容草坪研究院,并簽署合作協議。團隊培育的“舞蹈場地免修剪狗牙根”品種植株高度不超過5厘米,葉片柔軟,無須頻繁修剪,養護成本大幅降低,受到專家青睞。如今,它正走進上海國賓館、中山公園、徐家匯公園、共青森林公園等場所,為城市增添一抹省心又養眼的綠色。
創新拓展——
支撐草產業做大做強
南農草業的育種成果,不僅閃耀在賽場和遠方,更在本土培育出了蓬勃的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這一切的底氣,源于深厚的學科傳承與強大的種質資源庫。
作為中國現代草業科學的發祥地,南農草業學科走出了中國草業學科奠基人王棟教授和以任繼周院士為代表的著名草業科學家。楊志民師從任繼周院士,如今帶領12名骨干教師和研究生,在“碳匯草坪”“耐陰草坪”“免修剪草坪”“不怕踩的草坪”等前沿領域持續探索,團隊獲評“江蘇省雙創計劃團隊”,還掛牌“國家林草局南方草坪生產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草業創新基地”。多年來,團隊引進和收集了國內外各類草坪草種質資源2.1萬余份,建立了中國規模最大的草坪草種質資源庫。
在句容草坪試驗站的種質資源圃,就展示著300余份時租場地品種資源,包含狗牙根、結縷草、海雀稗、假儉草等4種南方最優質的耐踐踏草坪草新種質(新品系)。依托這些資源,團隊圍繞鄉土草坪草種質資源,開展系統的應用基礎和創新利用研究,創制了一批鄉土生態草坪草新種質,開發了一批草坪新產品和新技術,為草坪草的抗性育種和工程化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句容市后白鎮,南農育種的科技力量催生了當地的草坪大產業。在后白鎮,“西馮草坪”年產值已突破10億元,2019年,在南農技術支持下,“西馮草坪”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后白鎮也獲評全國唯一的國家草坪標準化示范區。從育種到種植,從技術培訓到標準制定,南農團隊全方位賦能,讓一株株小草撐起了當地的支柱產業,讓“江蘇省草坪特色小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煥發蓬勃生機。
“小草不是‘配角’,而是能撐起一個產業的‘主角’。”團隊負責人的這句話,在南農草業的育種實踐中得到了完美印證。從“蘇超”賽場的激情奔跑,到大興安嶺的經濟牧草,從城市公園的休閑綠意,到鄉村田野的產業振興,南農草業育種團隊用科技澆灌每一寸綠色,讓“南農綠”不斷延伸,書寫著更多“小草大作為”的傳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