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車”減負 為“馬”賦能_去九宮格聚會中國網

作者:

分類:

蘭州新區機關黨員干部開展返鄉走親活動。

近日,在甘肅省蘭州新區西岔鎮陳家井村,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再次來到村民苗世英家中走訪。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屋內,苗世英的丈夫眼眶濕潤,他感激地說:“多虧了你們的幫助,老苗的情況好多了!”

此前,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時發現,65歲的苗世英因突發腦梗癱瘓在床,高額的治療費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迅速行動,幫忙籌集治療費用、協助對接醫療資源、代購藥品,最終使她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這是蘭州新區推進基層減負、促進鄉村治理的成效體現。蘭州新區是全國第五個、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現托管4個鎮,管理4個中心社區,常住人口72萬,其中農村人口18.64萬。近年來,蘭州新區聚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堅持明責定權、夯基固本和多元共治,減負、賦能、增效同向發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明責定權,為干部松綁減負

“現在村里的牌子減了、報表少了,也不用再開具婚姻狀況、親屬關系等分外證明事項。村級事務有了明小樹屋確依據,我們能集中精力服務群眾了。”談起基層減負的成效,西岔鎮峴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延卿感觸頗深。

基層治理的困境,根源在于權責不匹配、不對等。要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必須著力解決基層“該干什么活、能辦什么事、應擔什么責”的問題,切實為“車”減負、為基層干部卸“包袱”。

近年來,蘭州新區精準編制鄉鎮履職事項清單,明小樹屋確鄉鎮全面承擔的基本事項96項、部門需要鄉鎮配合的事項86項,列出鄉鎮需要上級部門收回事項255項,建立健全村(社區)事務準入制度,確保基層有責有權、權責對等。

同時,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集中開展各類政務App、工作群清理整合,共計清理整合各類QQ群、微信群、釘釘群170個,注銷微信公眾號14個。清理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部牌匾653塊,整合歸并村(社區)辦公服務場所內部功能性指引牌173塊。

為進一步樹牢正確政績觀,統籌把握對基層督查檢查考核的總量和頻次,蘭州新區將年度考核、政治素質專項考察、班子運行調研等“多考合一”,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嚴格控制鄉鎮、村(社區)參與考核評比活動,為基層“量體裁衣”設置區域發展、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核心指標,取消關聯度不高的考核任務13項,考核項目數較改革前減少44.4%、條目數減少35.85%。

“我們全面落實為基層減負工作的各項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平時、抓在經常,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謀實事、促發展、惠民生。”蘭州新區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許立清說。

資源下沉,為基層蓄勢賦能

基層治理的關鍵,取決于從事基層治理工作干部的能力水平。要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必須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放、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原則,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和干部隊伍,持續為“馬”賦能。

近年來,蘭州新區持續深化鄉鎮(中心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通過系統性重構職責體系、創新機構設置模式,不斷推動共享空間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一線下沉。“改革后,職能劃分更加科學,對上對下溝通、協調以及執行也更加順暢了。”秦川鎮黨委副書記馬維鵬告訴記者。

蘭州新區還通過配強“一名書記”、瑜伽教室建好“一支隊伍”、健全“一套機制”、找準“一條路子”,深入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同時,實施“頭雁工程”,做實村干部“選招引培”四項措施,常態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外出考察學習,提升干部隊伍素質。舉辦“比武賦能·頭雁爭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賽,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比武亮劍”,找差距、立標桿,使鄉村“頭雁”隊伍的視野更寬、思路更清。截至目前,共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個,配備專業化管理的村黨組織書記30名,動態培育、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144名。

上川鎮甘露池村就是這些措施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甘露池村因“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原因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024年,胡殿民當選甘露池村黨總支書記后,聯合周邊5個村組建“黨建+農業機械組團及路衍經濟產業聯盟”,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共同體。聯盟購入各類農機具20余臺(套),成立農機聯合服務隊,以市場化運作模式為村民提供耕種收機械化作業服務。

“通過推廣‘黨建聯建+產業聯盟’組織振興模式,所有村干部勁兒往一處使,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2年的13.06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105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集體經濟示范村。”胡殿民感慨地說。

此外,蘭州新區堅持年度考核優秀等次名額向基層一線、艱苦崗位工作人員傾斜,先后制定關心關愛、激勵擔當作為“十六條”政策措施,常態化開展鼓勵談、關愛談、提醒談等談心談話,制定出臺《蘭州新區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發放管理辦法(試行)》,為基層干部思想上解惑、工作上解壓、生活上解憂。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明確干部因工作無意過失受到處分的績效扣減標準,大膽使用受黨紀政務處分和組織處理影響期滿的干部,為受到不實舉報的領導干部澄清正名,切實讓實干者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多元共治,為治理提質增效

近日,蘭州新區綜治中心充分發揮多元調解機制的優勢,成功調處一起復雜的跨國離婚糾紛。王某與彭某于2007年7月登記結婚,育有兩女。后彭某前往蒙古國務工,與王某長期分居兩地,導致感情逐漸疏遠。由于夫妻雙方關于共同財產分割、孩子撫養權等問題存在爭議,綜治中心運用“綜治中心+法院+婦聯+N”多元解紛機制,經過多輪協商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初步共識。

基層治理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長期性工作。要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必講座須調動和整合各方治理資源,構建協商治理、共商共議、評價反饋等機制,持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為了將減負、賦能的做法轉化為治理實效,當地印發《蘭州新區“一引四化五治”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若干措施》,通過創新治理載體、突出數字賦能、踐行群眾路線,建立起以黨建為引領,綜治中心、網格管理、“三調”對接、信息平臺“四個實戰化”為依托,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體”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創新治理載體。蘭州新區立足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等實際,規范建成1個新區綜治中心和8個鄉鎮(中心社區)綜治中心及各村(社區)綜治功能室,加強訴調、警調、訪調對接,統籌各類調解資源,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整合黨建、信訪、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形成“多網合一、一網統管”基礎全科網格,精準科學劃分網格680個,全覆蓋建立網格黨支部或黨小組,配備網格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680人。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鄰里議事小院”72個,常態化開展結對幫扶、政策宣傳、糾紛調解等工作,成功調處家里事、鄰里事、村里事、鎮里事等190余件,實現“服務進家庭,治理在門口”。

“以前我們村‘兩委瑜伽教室’組成的調委會,處理一件糾紛需要調解多次才能達成協議,如今在‘小院議事’的帶動下,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黨員群眾在小院里共同商議,既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把事情說開了、解決了。”談起“鄰里議事小院”,中川鎮元山村黨支部書記董寶俊說,小院雖小作用卻大,村里的事情都能商量著辦。

突出數字賦能。蘭州新區聚焦“民呼我為”“接訴即辦”,深化“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的建設應用,搭建民情直通、民意直達、民事直辦“直通車”,推行群眾點單、平臺派單、黨員接單、大家評單服務群眾響應機制。通過線上線下說民事、解民憂、聚民心,解決群眾需求1325件,答復政策咨詢8500件,收集意見建議120條,切實推動鄉時租場地村治理駛入“快車道”。

踐行群眾路線。扎實開展“一親三心”活動,即機關干部返鄉走親、鄉鎮干部駐村連心、村社干部入網知心、村居黨員聯戶交心。截至目前,全區共成立“一親三心”工作隊72個,1100名機關干部常態化返鄉走親,43名鄉鎮領導全覆蓋包村,72名鄉鎮干部專職駐村,437名村(社)干部入網知心,2155名村(居)黨員聯戶交心,共計征集群眾意見建議130余條,幫辦實事650余件,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80余個。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